掃一掃添加公司企業(yè)微信:
工廠電話:0755-23725589
工廠傳真:0755-23725588工廠郵箱:pcb@szylxpcb.com
QQ(售前):1213832989
QQ(售前):770337439
辦公地址:
深圳市寶安區(qū)沙井街道和一社區(qū)南環(huán)路469號1棟
工廠地址:
深圳市寶安區(qū)沙井鎮(zhèn)西環(huán)路1001號上星西部工業(yè)園聯(lián)昇線路板工業(yè)區(qū)B棟
無鉛錫須——化學沉錫板錫須生長機理及特性研究(友聯(lián)鑫電子)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2-28 閱讀量:5293
摘要:錫須是化學沉錫表面處理應用推廣遇到的最大阻礙,錫須的存在嚴重影響了產品的可靠性。文章重點對錫須的生長機理進行了分析,通過實驗設計對機理進一步驗證。探究了化學沉錫PCB不同區(qū)域錫須生長差異特性,得到了錫須的持續(xù)性生長規(guī)律,為化學沉錫板錫須改善提供參考依據(jù)。
關鍵詞:錫須;沉錫;生長特性;
0 前言
隨著目前全球推行環(huán)保,含鉛焊料被禁止使用,產品開始轉用無鉛焊料完成PCB與元器件之間的焊接,如目前常用焊料Sn、Ag、Cu合金體系。傳統(tǒng)的有鉛噴錫,逐漸被種類繁多的無鉛化表面處理所替代,如:沉金、沉銀、沉錫、無鉛噴錫、OSP等,其中化學沉錫工藝,相較其他表面處理擁有更加優(yōu)良潤濕性能而成為目前流行的表面處理,如圖1為不同表面處理與SAC305的潤濕性能對比,化學沉錫對焊料具有最大的潤濕力。而且近年來微波高頻板市場發(fā)展旺盛,化學沉錫PCB低損耗特、成本低廉的特性,獲得了大量微波高頻客戶的青睞,化學沉錫表面處理的訂單比例不斷攀高。
然而目前隨著PCB化學沉錫表面處理的推行,發(fā)現(xiàn)化學沉錫層自發(fā)生長錫須,為電子產品的可靠性埋下了致命風險。錫須是從純錫或錫合金鍍層表面自發(fā)生長出來的一種細長形狀的純錫的結晶,錫須的直徑通常為1~3μm;長度通常為1μm到1mm,最長可達到9mm。錫須的形狀多樣,一般呈針狀居多,如圖2所示。
錫須的存在不僅使電路存在短路風險,還可能影響信號的完整性傳輸,對產品整機的可靠性及性能帶來不利影響。因此面對化學沉錫板的錫須生長危害,迫切需要對錫須的機理、生長特性展開研究,從機理認識角度規(guī)避錫須生長風險。
1 機理分析
目前關于錫須的形成機理存在較多的模型,其中較為普遍的是壓應力生長機理模型[1]。Cu/Sn界面處由于“晶界擴散”模式生長出不規(guī)則IMC,對Sn層產生壓應力,由于Sn面氧化膜的包裹下,應力產生積累,而從氧化膜的薄弱點“破土”萌生,在IMC的持續(xù)形成下,引發(fā)錫須自發(fā)生長的現(xiàn)象。
(1)“晶界擴散”機理
晶界處原子偏離平衡位置,具有較高的動能,并且晶界處存在較多的缺陷(如空穴、位錯等),所以原子在晶界處的擴散比在晶內快得多。因此,在固態(tài)相變過程中,晶界處的能量較高且原子活動能力較大,新相易于在晶界處優(yōu)先形核。界面IMC的形成是金屬間互擴散的結果。在Cu與Sn的互擴散中,一般晶界擴散占主導,Cu原子易于向Sn晶界處擴散,從而集中在晶界處形成大量的Cu6Sn5,因此界面IMC呈現(xiàn)出晶界生長的特征,如圖3。
由各物質的相對原子質量和密度計算可得,Cu 原子向 Sn 晶界中擴散并形成Cu6Sn5時,與原位 Sn原子所占體積相比,Cu6Sn5的形成將使得體積增加了44.8%。由固態(tài)相變理論可知,若新相與母相的比容不同,新相形成時的體積變化將受到周圍母相的約束,從而產生彈性應變。因此,界面處形成的Cu6Sn5由于其比容比基體大,在Sn面氧化膜的存在下導致錫層內產生壓應力[2]。
如圖4,在晶界擴散方式下生成的IMC(Cu6Sn5)對Sn層產生了水平和豎直方向的壓力應力梯度,在應力梯度下產生應力集中點,當內應力足夠大時,沖破了錫面氧化膜的阻隔而形成錫須,由于IMC層持續(xù)的生長而導致錫須發(fā)生持續(xù)性生長[3]。
2 實驗設計
2.1 實驗設計目的
(1)通過觀察,確定錫須的生長方式及生長特性;
(2)驗證錫須生長模型;
(3)探究沉錫板的錫須生長規(guī)律;
(4)探究無鉛回流對錫須的影響;
2.2 實驗板圖形設計
i
2.3 實驗儀器與實驗材料
測試儀器:場發(fā)射掃描電鏡,金相顯微鏡,體式顯微鏡;
表面處理:化學沉錫。
2.4 實驗參數(shù)
試驗板關鍵參數(shù):
2. 5 試驗流程
開料→鉆孔→沉銅→板鍍→負片電鍍→外層圖形→外層蝕刻→化學沉錫;
2. 6 數(shù)據(jù)采集方法
錫須長度測量:掃描電鏡500X下長度測量;
錫須生長數(shù)量:金相顯微鏡下統(tǒng)計錫須生長數(shù)量。
3 實驗結果及分析
3.1 錫須萌生觀察
使用掃描電鏡對沉錫后的樣品進行持續(xù)性觀察,監(jiān)控錫須萌生期錫面的微觀結構變化,如圖6所示。
如圖6中錫須萌生及長出過程,錫面表面氧化膜發(fā)生破裂,引發(fā)錫面晶;蚓ЯA縫成為錫須生長點,受應力作用被擠出形成錫須。
3.2 錫須生長特性
根據(jù)錫須壓應力生長機理,PCB主要鍍錫的導體有PTH孔、導體表面、導體側壁(平邊、圓邊)三種位置將具有不同的應力作用模式,根據(jù)內應力理論對三種位置進行受力分析,如圖7所示。
針對PCB不同位置受力位置進行受力分析,根據(jù)結構特點,PTH孔內及孔口應力最大、其次是導體表面、導體側壁。
觀察存放3個月的沉錫庫存板,在PCB基本組成位置:PTH孔、焊盤表面、導體邊角的錫須生長情況,結果如圖8所示。
小結:錫須在不同位置生長情況存在明顯差異,錫須數(shù)量:PTH孔>焊盤表面>邊角,錫須應力集中的位置容易生長錫須;PTH孔、焊盤表面應力較集中,積累較大,容易引發(fā)錫須的生長;邊角位置應力較難積累,錫須主要出現(xiàn)在線路頂角,與受力分析模型保持一直,說明內應力大小決定了錫須生長幾率,應力集中位置錫須更加容易生長。
3.3 錫須生長規(guī)律
將沉錫板進行室溫存放(24.5℃,52%RH),以10day為周期,對試驗板的錫須生長情況進行觀察,如圖9。
對試板圖形不同區(qū)域的錫須生長情況(平均長度、同區(qū)域錫須生長數(shù)量)進行統(tǒng)計,結果如圖10所示。
如圖10錫須的生長情況統(tǒng)計,實驗板的錫須數(shù)量及長度隨著存放時間的增長而增長,不同位置錫須的生長數(shù)量存在明顯差異,PTH孔錫須生長速度、生長長度及生長密度均明顯大于實驗室其它設計區(qū)域,最大長度可達到168μm(如圖9);孔環(huán)及邊路邊角的錫須生長數(shù)量相對較少,但平均長度仍可達到50μm左右。
3.4 沉錫板IMC生長特性
使用化學咬蝕法,蝕取不同階段的沉錫板錫層,觀察底部的IMC的形貌變化特性,IMC的生長形貌觀察結果如圖11所示。
小結:從不同時間段的IMC形貌圖可以明顯看出,在Cu-Sn界面處Sn晶粒間隙出形成了“環(huán)形凸起”的不規(guī)則IMC,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,IMC始終圍繞晶粒間隙生長,保持輪廓形態(tài)不變,而凸起位置厚度加厚的現(xiàn)象。說明固態(tài)Cu-Sn體系,IMC主要以“晶界擴散”方式形成,形狀為與Sn晶粒輪廓互補的“環(huán)形凸起”。
3.5 無鉛回流對錫須的影響
3.5.1 無鉛回流對已生長錫須的影響
如圖12,回流過程的高溫使部分錫須發(fā)生液化流平,三次以內回流后均存在較多錫須殘留;5次回流后錫須大部分消失,但仍有少量錫須殘留,說明錫須具有一定的耐回流特性,儲存過程已生長的錫須,在回流后對電路仍存在短路等不良風險。
3.5.2 沉錫板回流后錫須生長情況
對沉錫后的樣品進行不同次數(shù)的無鉛回流,以及印刷錫膏回流焊接,室溫下存放90d后觀察樣品的錫須生長情況,結果如圖13。
如圖13的觀察結果發(fā)現(xiàn),1次無鉛回流過后的沉錫樣品,仍然具有一定錫須生長能力,而多次回流樣品未再出現(xiàn)錫須生長情況,說明對于不回流的產品或1次回流產品仍將存在錫須生長的可靠性隱患。
5 總結
經(jīng)過上述分析以及化學沉錫板錫須生長的實驗探究,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:
(1)Cu/Sn界面處IMC以晶界擴散方式生長,引發(fā)Sn層產生了水平和豎直方向的壓力應力梯度,在應力梯度下產生應力集中點,應力集中點處錫面氧化膜破裂后,在應力作用下產生錫須,釋放應力;
(2)化學沉錫PCB,表面導體的不同位置受應力分布影響,錫須在不同位置生長情況存在明顯差異,錫須應力集中的位置容易生長錫須,PTH孔>焊盤表面>導體邊角;
(3)無鉛回流的高溫可以使部分錫須發(fā)生液化流平,三次以內回流后均存在較多錫須殘留;5次回流后錫須大部分消失,但仍有少量錫須殘留,說明錫須具有一定的耐回流特性,儲存過程已生長的錫須,在回流后對電路仍存在短路等不良風險;
(4)經(jīng)過1次無鉛回流過后的沉錫樣品,仍然具有一定錫須生長能力,經(jīng)歷2次及以上無鉛回流的化學沉錫板將不再產生錫須的生長。